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首页 >> 地方视窗 >正文

山东枣庄:坚持改革创新 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2023-03-20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山东省枣庄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



   针对原山东省枣庄市地震局改革后剥离行政职能划入枣庄市应急管理局、其余职能划入新组建的枣庄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的实际,为进一步做好改革后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枣庄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枣庄市地震监测中心)牢固树立震情观念,围绕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业务质量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重点加强枣庄鲁15井观测点工作管理,力争在观测成绩上实现更大突破。

 

创新地震监测管理方式

 

  加大鲁15井运行维护力度,制定了《运维管理制度》和《设备故障检查维修流程》,定期开展巡检巡查工作,出现故障及时处理。为提高运维工作效率,聘用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观测员,负责基础运维与日常看护,全力保障观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运维保障“双保险”。在业务管理上,将鲁15井数据处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来抓,业务人员每天认真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和报送,按时完成每周时钟校准和季度水位校测,积极做好周、月、年度等各时段数据跟踪分析,有效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15井观测连续四年评估优异

 

  202295日,中国地震局通报了《2021年度地震监测预报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结果》,枣庄鲁15井观测资料获得地下流体测项水位质量评估等次第三。截至目前,鲁15井水位观测资料已连续四年获得中国地震局水位观测资料质量评估等次前三,创下该井投入观测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为枣庄市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鲁15井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马庄村,井深501.63米,水位埋深44.2米左右,井孔距离陶枣断层约200米,岩性为砂岩,地下水类型为孔隙裂隙承压水。该井1980年投入地震前兆观测,目前具有静水位、深层水温、气象三要素(温度、气压、降雨)等多种观测手段,为全国和山东省地下流体观测区域井。鲁15井水位常年变化较为稳定,水位固体潮效应明显,映震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反映地壳应力应变的能力,为各级地震部门开展震情趋势研判和地震科研提供了准确、可靠、连续的前兆数据资料。鲁15井内在质量突出,数据完整率高,在历年全国和山东省地震观测资料质量评比中成绩优异,曾获得“山东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和“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力推动鲁15井观测质效实现“双提升”

 

  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地震观测技术水平。加强地震监测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建设,在观测方式上,停止了传统的人工模拟观测手段,全部采用数字化观测设备,配备了SWY-Ⅱ型数字水位仪、SZW-Ⅱ数字式温度计和RTP-Ⅱ型气象三要素仪,数据采样率和观测精度大幅提高。在传输方式上,从3G无线网络改为光纤专线,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在台站建设上,实施台站标准化改造工程,开展观测用房整修,更换智能供电设备,规范监测线网布设,优化设备安装布局,悬挂台站标识及制度,有效优化了台站整体观测环境。




鲁15井具有静水位、深层水温、气象三要素等多种观测手段


  突出应用,不断提升地震观测社会效益。鲁15井观测资料对于监测郯庐断裂带及其北西向分支断裂地震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大资料应用推广力度,在各级地震部门开展的震情趋势会商、宏微异常核实及地震科研中,鲁15井观测资料都得到了系统、深入的应用,为鲁南地区、山东乃至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研判提供了数据参考,为区域地震安全保障发挥了应有的社会效益。多年来,国家、山东省、枣庄市多位专家学者对鲁15井资料开展了大量课题研究,产出了较多高水平地震前兆观测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地震观测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鲁15井观测点借助设备全、资料好、环境优的内在优势,为地震业务人员提供了学习和实践平台,中心多次组织新晋人员、基层业务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枣庄地震工作者专业技能。


【责任编辑: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