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古市镇“攥指成拳”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23-05-04来源: 作者:通讯员 叶洋萍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积极统筹应急力量,进一步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开展预案实战演练,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和“1951”平安体检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较好完成了全镇应急维稳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古市镇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统筹各种力量和资源,建立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办公机构等,成立古市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由书记镇长担任主任,分管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全体班子成员担任成员副主任,10个科室站所负责人担任成员,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城镇运行等六个专项委员会。
各专项委员会充分履行各自职责,较好地应对了防洪抗旱、森林防灭火、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上访等突发公共事件,其他科室、站所,相关行政村、社区在镇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做好应急抢险各项工作,确保了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事有人管。
同时,充分整合现有的专职消防队、警务人员、医务人员、基干民兵、志愿者队伍、地方救援队等重要力量,构建“一队多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使应急工作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具体到人,确保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督办、有检查、有总结。
强化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按照“广度到边、力度到位、落实到底”的要求,制定完善《古市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古市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古市镇防汛防旱防台应急预案》等一系列预案,进一步明确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行之有效的、科学有序的应对措施。对照预案,系统分批进行了体能、技能训练及群防群控演练,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森林防火、企业生产事故等应急救援演练20余(场)次。
定期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培训,培训对象为各企业主要安全生产责任人、技术骨干、一线工人,网格安全员开展一年两次的专业化安全生产培训或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以练备战,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同时,要求各村(街)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办法,发挥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基础功力,通过浙里办、基层治理平台、平安浙江等平台上报相关事件,相关科室及时作出响应。
此外,为适应复杂条件下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需要,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确保关键时刻应急资源“备得有、找得到、调得快、用得好”。
强化应急值守,确保应急信息畅通
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和疫情的信息预测、预警分析,严格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和机关干部双岗值班制度,配备固定电话、传真机、电脑等设施,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
其中,古市镇专职消防队实行“主、副、休”三班倒,保证白天有6人在位,晚上3人在位,能满足日常应急需要。古市镇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层层设立信息报告员,严格按照省市县紧急信息报送要求报送信息,重大突发事件半小时时间内上报,紧急情况下先口头汇报再行书面报告,保证紧急信息报告及时准确,对超过报告时限的,实行责任倒查制度。
强化隐患排查,着力消除安全隐患
制定“1951”平安体检方案。“1”就是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平安体检工作体系;“9”就是明确平安体检的9大领域,分别是:村社管理、工业企业、消防领域、自建房管理、出租房、在建项目、自然灾害、茶叶加工厂等;“5”就是建立五大工作机制:平安体检培训教育机制、排查检查机制、晾晒交办机制、责任倒查机制、考评工作机制。
每月12日,对全镇安全隐患点和不稳定因素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全面掌握全镇范围内风险隐患情况。对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积极组织力量限期治理消除。对不能消除的风险隐患,结合分布状况、性质、种类、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分级分类进行管理,并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安排专人实时监控,确保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强化应急宣传,提升全民参与意识
开展科普宣传教育、防灾减灾 “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 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讲座、现场宣传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宣传工作,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大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先后共组织开展主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活动10余场次次,发放各种应急手册2500余册,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适时发布各类易发多发自然灾害的警示信息,转发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常识等60余条,引导群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技能,推动基层群众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