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首页 >> 地方视窗 >正文

山东沂水:以勤为径 持续夯实安全根基

2023-05-23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应急管理局 张升安 赵庆利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山东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措施和临沂市70条落实意见,以勤为径,夯实安全根基,探索出保安全、守底线的“沂水路径”。

 

  机制促“勤”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牵引力”

 

  组织“勤”。沂水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勤学习、勤研究、勤督导、勤落实,努力做到每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学习安全政策法规、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履职、全面尽责。2022年以来,在20余次会议上学习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山东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措施。沂水县26个行业领域,除道路交通事故外,其他25个领域保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27%

  领导“勤”。开展整体治理,推进牵头抓总作用顺畅发挥。主动跟进产业发展、安全生产政策变化,建立风险研判、动态排查、分类处置、调度通报、应急联动、督导考核6项工作机制,实行安全生产工作提醒函制度,对17位县级领导进行职责提醒,督促县级领导干部照单履职。2022年以来,共发出提醒函17张,28名县级领导主动开展“四不两直”和“双随机”巡查工作,带头夜查146次,形成了高位推动抓安全的强大合力。

  队伍“勤”。持续优化机制,打造机动灵活、实用管用的服务体系。以沂水县应急管理局组织机构为基础,抽调23个业务科室80余人,组成13个业务无边界工作队,响应一线安全服务需求,帮助协调解决主体责任落实难点。工作队一线检查、现场办公,协调各方专家,发挥专长优势,开展安全“专家会诊”,开出综合“治疗方案”,指导企业高效解决问题隐患,切实提升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活动“勤”。坚持统筹推进,画出综合治理最大“同心圆”。坚持用系统思维抓安全,统筹工作落实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综合平衡工作进度和风险治理目标,在同一个阶段的治理中同时纳入多个目标考量,实现多赢治理。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执法“亮剑”行动等10余项攻坚整治,执法检查企业505家,消除隐患6736项,立案处罚373起,罚款1527.5万元。

 

   管理促“勤”持续提升安全生产“落实力”

 

  实行服务型监管,形成“双排查”隐患治理机制。一方面,引导企业设立内部举报制度,设置有奖举报公示牌2594块,消除隐患6050项,兑现企业奖励52.16万元。另一方面,建立第三方机构查隐患常态化工作机制,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沂水县1276家企业进行“人机物环管”隐患排查,全部建立了隐患、风险、管控措施“三张清单”。同时,随时做好准备,对重大事故隐患、严重违法行为采取果断措施,避免公众利益受到损害。

  开展帮扶式督导,改变基层“反复整改”局面。将上级部署和基层执行联动起来,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带问题、带清单、带专家上门帮扶,为企业提供专家型、保姆型安全服务。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沂水县组织18支专业队伍开展帮扶式督导攻坚,每天到18个乡镇的企业一线开展隐患整治帮扶,与乡镇、企业负责人共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问题577项,提出基层工作改进建议232条,让乡镇、企业在执行中能够充分理解政策的意义,提升排查整改的质量和积极性。

  开展关怀式走访,提振安全生产的坚定信心。根据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频繁开停车、专业岗位人员到岗不齐等特点,组织“三管三必须”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属地乡镇,通过“走访调查+自查自纠+整改反馈”闭环流程,确保企业第一时间知晓疫情封控期间整体安全管控形势、治理方向,249家重点监管企业保持晨会制度,44家化工企业坚持执行危险作业第三方现场检查确认,所有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未降低安全管理水平。

 

   监督促“勤”持续提升安全生产“驱动力”

 

  高位推动强硬政策亲和落地。印发《县级班子领导督导检查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县级领导定期到所联系乡镇进行督导,确保基层工作落实到位。组织危化、非煤矿山、住建、交通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开展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山东省政府“八抓20条”创新措施学习考试,1410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参加考试,参考率及合格率均达到100%

  清单管理精准压实岗位安全责任。建立重点监管企业“第一责任人”名册管理制度,对全县所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进行统计备案,纳入“第一责任人”管理,共备案670名,发放职责提示卡1340人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化管理制度,编印《安全生产暨应急管理工作手册》,突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明确19个行业领域各有1名县级领导具体负责,列出主要风险、防控措施、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等35项处置流程,累计发放各级监管人员3000余人次。

  因势利导提升本质安全治理能力。发挥政策指向和引导作用,制定《关于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全行业领域本质安全水平,累计实现工艺优化93处,减少岗位人员43人,减少化工设备19台。开展重大危险源减量化工作,分别将1处液氯、1处环氧乙(丙)烷重大危险源降低等级。提升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预警监控能力,24家化工企业、4家矿山企业、16家工贸企业、77家加油站、26处城区建设工地实现人员违规行为、明火烟雾异常状态等情形的智能识别、记录和报警。


【责任编辑: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