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首页 >> 地方视窗 >正文

浙江上虞:多轮复盘隐患自查整改 全力提升防汛防台能力

2023-06-02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通讯员 罗江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地处曹娥江中下游,区内高山小流域、山塘、水库、江河、海塘等致灾隐患分布密集,防汛防台压力较大。近日,该区在多轮复盘评估历年防汛防台工作的基础上,吸取各地自然灾害事故教训,通过统筹项目盘子、创新体制机制、推广数智应用等手段,多措并举破解基建保障难、应急救援堵、人员转移慢、灾害预警泛、内涝排查漏等五大现实问题,切实提升了防汛防台能力。


统筹项目工程盘子,破解基建保障难题


“防灾减灾工程规模大、投入高、涉及领域广,单线单系统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往往面临工程碎片化、立项审批慢,资金和用地指标保障难等问题。”上虞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系统补齐城乡防洪排涝体系薄弱环节,该区由区级层面统筹,谋划制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以“未来五年、十大领域、百亿投资”为框架的“五十百”工程实施方案,集中安排十大领域各类项目54个、保障资金101.9亿元、保障土地指标1834.7,计划通过五年努力,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023年汛期前已完成投资 21.6亿元,16个防汛工程建成投用。


设立前沿指挥分部,破解通道梗阻难题


该区南部山区乡镇在去年“梅花”台风期间,因为山洪引起道路中断,一度面临区级储备物资、救援队伍等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出险区域。针对该问题,该区按防范区域在南部2个乡镇设立前沿分指挥部,明确指挥人员、启动条件,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应急物资和抢险设备等,投送时间缩短70%以上。投资3977万元推进“快响直达”应急救援网建设,实现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乡镇(街道)全覆盖,每个站点根据防灾需求配置1520名专业救援人员,在防汛防台、防灾减灾、综合救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编制专项细化方案,破解人员转移难题


常规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在人员转移等实操性工作上往往规定不够细不够实,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对要不要转移拿不准,对怎么转、转到哪等不清楚,影响转移效率、增加转移风险。该区通过复盘抗击台风“梅花”工作的经验得失,绘制红黄绿“三色图”,按照每1小时、2小时、3小时降雨量和24小时降雨量,精准确定每村人员转移触发条件、应转移人数、去向和路线,并细化明确转移组织力量、车辆和生活保障等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确保单村转移工作触发后30分钟内完成转移。


开发数智响应平台,破解精准预警难题


作为强对流极端天气多发地区,该区充分吸取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灾害和2021年本地“8·21”短时强降雨灾害的教训,搭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叫应平台,将防灾减灾救灾部门和乡镇(街道)应急联系人纳入叫应体系,出现灾情即时点对点叫醒。投资655万元,完成区、镇、村三级应急广播平台体系建设,实现全区362个行政村、90处小流域山洪危险区、132处地质灾害风险区等重点区域全覆盖,确保预警信息直达末梢。开发“风调虞顺”数智气象服务应用,个性化设置各乡镇(街道)气象风险阈值,定制关注区域和预警类别,10分钟更新一次气象状况,便于各级防汛责任人精准获悉本地实况,科学决策人员转移、水库蓄放水等紧急事项。


建设“一图管城”应用,破解内涝排查难题


极端天气造成的城市内涝险情监控,以往主要依靠调阅路面监控和人工巡查,存在漏检、反馈时间长、精度不高等问题。该区探索建设城市内涝“一图管城”数字应用,布设31个易涝点位物联感知设备和11个雨()水监测设备,以图表结合的方式,实时呈现各积水监测点的积水深度、积水面积等信息,并实时更新管道内的水位、流量数据,以备排空预留排涝能力;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城市内涝分析模型和风险预警模型,精准研判隐患发生概率与影响范围,实现城市内涝实时预测预报。以立体多维的手段措施,努力实现数智化构建“风调虞顺”的良好社会局面。

 

 

         

【责任编辑:cheng】